貨幣失能 Broken Money 讀後感
多謝奇光出版的贈書,「貨幣失能」是比特幣名人 Lyn Alden 在 2023 年出的新書,出版後變成熱門的比特幣入門書籍。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5242
「貨幣失能」的前半段是講貨幣的歷史,自 2008 後這個話題就很熱門,在中英文出版界,各有一本「貨幣戰爭」,中文的是由宋鴻兵撰寫,這一本的爭議很多,英文的則是由資深的華爾街經濟顧問 James Rickards 出版。還有一本「比特幣本位」的前半段是在講貨幣史的,如果你有讀過這些貨幣史,「貨幣失能」的前半段讀起來不會陌生。
但是 Lyn Alden 在本書中提到一個我較少聽到的觀點,就是「帳本」,縱貫全書,她都是用「誰來計帳」這個觀點來分析貨幣的歷史,用黃金等,就是要讓記帳去中心化,用美元法幣,就是由美國中央銀行來記帳。
書中的第二部份,講了許多法幣制度的問題,並用近年來的例子來佐證,對讀者來說,比前述三本書,可以更有體會,可以用親身在 2020 年政府大印鈔時期的經驗,來對比書中敘述的通膨起因跟印鈔影響。這一本書不止是寫給美國人看的,外國人也可以從「貨幣失能」學習到美元本位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影響。為什麼為了支撐世界經濟活動所需的鈔票發行量,美國只能夠持續的發行債務,並且持續的出超,直到美國將國力耗盡為止,書中「頭頂皇冠必承其重」這一章節,非常的好看。
在本書的第二部份,雖然沒有直接點明,但是書中用了許多 Jeff Booth 寫的「明日的代價」中的觀念,當利息很低時,社會將把資金投入看不到實際回報的高成長股,讓許多的企業可以長期虧損經營,最終導致資源的錯置。有興趣多了解這個議題的,可以去找「明日的代價」來看。
書中的第三部份,則是介紹了許多的比特幣的特性,以及回應外界對比特幣的誤解跟質疑。我個人覺得這一段需要對比特幣有比較深的了解的人,才能夠讀通這一段,主因是他沒有完整的講完整個爭議的正反面論點才開始提出她的看法。初入比特幣的讀者可以先讀過,等未來對相關議題有了解後,再回來讀一遍。
最後一部份,隱私權跟人權的爭議,書中的內容留給讀者觀看,我在這邊舉一個台灣人能夠理解的例子,在歐盟跟世界經濟論壇的規劃之下,央行數位貨幣 CBDC 是要負擔刺激經濟的功能。像是日本在負利率之後,人民並沒有增加消費,反而是把現金從銀行取出來存在家中,避免銀行收取的手續費。在 CBDC 的設計中,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將增加個人資產的使用期限及使用對象,如果沒有在限期內使用完,將損失這筆資產,這樣子政府可以更有效率的對特定產業注資。其實台灣已經有發行類似的產品了,那就是「文化幣」。